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

Wi-Fi無線網路電磁波常見疑慮與澄清

  • 發布機關:臺北市政府資訊處
  • 發布科室:設備網路組
  • 張貼日:2011-07-26
  • 聯絡人:黃牧仁
  • 聯絡電話:27208889#8573
  • 有關今(26)日臺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,來府關切醫院及公車等場所提供無線寬頻網路之電磁波議題,臺北市政府資訊處澄清回應如下:市府目前所提供的無線寬頻服務,係以加裝無線接取器(Wi-Fi AP)方式,而非該協會所稱「基地臺」,且本項服務採用Wi-Fi技術規格,Wi-Fi無線網路的電磁波強度很小,小於日光燈、行動電話、行動通信基地臺、吹風機、微波爐、電視等各種電器用品。Wi-Fi AP的電源不論是在開啟還是關閉的狀態下,它的電磁波功率密度測量數據幾乎沒有差距。
      有鑑於市民對於無線寬頻電磁波的關心,市府自93年推動無線寬頻城市政策時,即廣泛蒐集國際社會及我國有關Wi-Fi無線AP電磁波與人體健康之間關聯性的研究資料,並自同年起,長期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與本府環保局等專業單位之協助下,持續對Wi-Fi無線AP進行電磁波檢測,結果均一直遠低於行政院環保署公告的「非游離輻射環境建議值」,也就是對無線AP產生電磁波之建議值標準,應小於1毫瓦/平方公分(如附件)。
      另外本府自95年起,即於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提供民眾無線寬頻上網服務,至今並未接獲醫療儀器設備受干擾案件;且去(99)年「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」期間,本府試辦本市公車免費無線寬頻服務成效良好、民眾反應多予肯定並支持;資訊處參考目前國際城市推動公車無線上網前例,規劃於今年擴大試辦範圍,提供民眾於動態環境下之免費無線上網服務。
      世界衛生組織(WHO)相關報告表示:「至今沒有可靠的科學證據顯示,無線網路產生的微弱射頻訊號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」。雖然在今(100)年5月31日所發表的報告中,確實提及「行動電話電磁波」導致神經膠質瘤(glioma)的風險,但WHO在同一份報告中也說明此一風險的相關性是建立在「個人接聽行動電話、長期使用」的前提下,而且WHO也明確建議民眾可以透過使用免持聽筒或發送簡訊等方式,來降低電磁波的風險。即使透過智慧型手機無線上網,絕大部份的網站或網路應用程式也不需要使用者靠在耳邊「接聽」。至於環境中的無線廣播、無線電視電臺以及無線網路訊號,WHO在該報告仍然維持「無可靠科學證據顯示有致癌關聯性」的結論。
      事實上,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民眾在住家、辦公及營業場所,運用無線AP作為替代實體網路線的裝置,業者也提供無線環境作為促銷策略;因為這麼做可以避免因為拉網路線所產生的影響美觀、阻礙通行及限制空間利用等問題,而且仍然可以享受網路帶來的便利。也正因為無線AP的電磁波強度遠低於一般家電用品,所以,並未引發相關疑慮。


    資料來源:http://www.doit.taipei.gov.tw/ct.asp?xItem=2154131&ctNode=5582&mp=121001